建議先將以下兩篇文章讀完,再繼續閱讀此文,否則必定霧煞煞
首先我們先將七種濾杯與三個基本觀念對上號
請對濾杯有所了解的各位進行思考,學長所說的是否與你的使用經驗相符
1.HARIO V60
濾杯流速偏快,容易做出香酸,口感容易往清淡的方向走(與所有濾杯相比)
濾杯的流速越均勻,風味的一致性越強,層次就比較不鮮明
濾杯對流速的控制效果越差,就更需要依靠手法,但風味的變化也就更多
2.三洋梯形/kalita波佐見燒
濾杯流速偏快,容易做出香酸,口感容易往清淡的方向走(與舊款梯形濾杯相比,流速明顯偏快)
在第二、三項出現分歧
三洋的情況
濾杯的流速若是變速,風味的變化越多,層次就比較複雜
濾杯對流速的控制效果越差,就更需要依靠手法,但風味的變化也就更多
kalita波佐見燒的情況
濾杯的流速越均勻,風味的一致性越強,層次就比較不鮮明
濾杯本身對流速的控制效果越強,沖煮就越簡單,但風味的變化也較少
由此可知,三洋和波佐見燒都算清爽的濾杯,但
三洋的層次較多且可以挑戰的風味較多
kalita波佐見燒則是一致性較強,容易沖煮但變化較少
3.三洋花瓣濾杯/KINTO OCT八角濾杯
濾杯流速偏慢,越容易做出甜感,口感容易往濃郁的方向走(與V60相比慢,但比舊款梯形濾杯還是快很多)
濾杯的流速若是變速,風味的變化越多,層次就比較複雜(變速效果小)
濾杯對流速的控制效果越差,就更需要依靠手法,但風味的變化也就更多
4.KONO濾杯/客噐客氣六肋濾杯
濾杯流速偏慢,越容易做出甜感,口感容易往濃郁的方向走(與V60相比)
濾杯的流速若是變速,風味的變化越多,層次就比較複雜(變速效果大)
濾杯對流速的控制效果越差,就更需要依靠手法,但風味的變化也就更多
5.客噐客氣切子濾杯/鑽石濾杯
濾杯流速偏慢,越容易做出甜感,口感容易往濃郁的方向走(與V60相比)
濾杯的流速越均勻,風味的一致性越強,層次就比較不鮮明
濾杯對流速的控制效果越差,就更需要依靠手法,但風味的變化也就更多
6.Kalita波浪濾杯
濾杯流速偏慢,越容易做出甜感,口感容易往濃郁的方向走
濾杯的流速越均勻,風味的一致性越強,層次就比較不鮮明
濾杯本身對流速的控制效果越強,沖煮就越簡單,但風味的變化也較少
7..聰明濾杯
可以依靠止水閥門控制濾杯流速,因此可快可慢,清爽或濃郁可控
濾杯的流速越均勻,風味的一致性越強,層次就比較不鮮明
濾杯本身對流速的控制效果越強,沖煮就越簡單,但風味的變化也較少
以上描述大多是相對關係,是比較出來的
所以一定存在中間值,這點就不需要硬是定義了
重點是你沖煮的時候,是否能將濾杯的特性利用起來
設計出你想要的沖煮變數&風味
看完以上七種濾杯與三個基本觀念的對應關係以後
如果你對其中幾款完過的濾杯了然於心,學長恭喜你一定是個高手
如果還有點不明白,按照描述多加實驗練習,你會更有理解
--
接下來我們要來討論濾杯的平衡性
通常香氣和果酸是風味中給人較活潑的印象
甜感和口感給人較為沉穩的印象
因此我們就可以來探討,三個基本觀念為濾杯帶來的效果
首先以HARIO V60和KONO,這兩個組別來做對照
HARIO V60是
濾杯流速偏快,容易做出香酸,口感容易往清淡的方向走(與所有濾杯相比)
濾杯的流速越均勻,風味的一致性越強,層次就比較不鮮明
濾杯對流速的控制效果越差,就更需要依靠手法,但風味的變化也就更多
相比較KONO是
濾杯流速偏慢,越容易做出甜感,口感容易往濃郁的方向走
濾杯的流速若是變速,風味的變化越多,層次就比較複雜(變速效果大)
濾杯對流速的控制效果越差,就更需要依靠手法,但風味的變化也就更多
讓我們進一步理解:
V60:香酸強較活潑,但整體流速均勻,使其層次不會過多,風味不會太複雜,整體輕盈舒適,兩者做出平衡
KONO:甜度&口感較強,風味會較沉穩,但層次較鮮明,做出前後段差異,使整體印象不會無聊
而兩者的流速控制效果都較差,手法的影響大,因此風味的變化也多
由此可以理解,V60和KONO雖然都受手法影響大
但其基本風味的組合均有其平衡性,藉由不同的方式進行風味的表達
--
讓我們再看另外一組:三洋梯形/kalita波佐見燒
兩者流速都是偏快,容易做出香酸,口感容易往清淡的方向走
→因此兩個濾杯沖煮出來的風味都會比較活潑
但三洋的流速變化較大,因此層次多一些
又對流速的控制效果差,手法導致的風味變化也多
→由此可知,三洋在兩個都偏活潑的梯形中,追求更多層次和變化
而kalita波佐見燒的流速均勻,層次就少
對流速的控制效果強,手法導致的風味變化也少
→由此可知,三洋在兩個都偏活潑的梯形中,顯得比較四平八穩
但兩者的平衡感仍然建立在活潑的風味之上
只是小幅調整層次和變化度,讓兩個濾杯各有特色
--
綜上所述,好的濾杯均有其平衡風味的機制
完全穩定的濾杯過分無聊,沒有可玩性也沒有變化
完全多變的濾杯難以掌控且風味過分複雜,入口混亂
濾杯尚且如此,那麼你的風味呈現是否應該配合濾杯的平衡機制
進行適合的風味設計,才能真正沖煮出豆子的好滋味
並且符合你自己所喜愛的風味標準呢?
最後一篇我們就直接把淺中深烘焙的豆子套入濾杯中
來思考思考,最佳解到底是甚麼吧!!
若有時間,各位可以把七種濾杯都稍加思考比較
絕對可以找出更多濾杯的特徵與線索
讓你無論 某豆 x 某杯,都能八九不離十,沖出好滋味
留言列表